top of page

漁光島民市集@台灣台南

April 9, 2019

|生活解方|

為了朝聖最美的市集主視覺,所以4/7特別去了一趟漁光島民市集。漁光島民市集就位在過了漁光橋後,接漁光路的右側,不遠處還有一個手手市集。漁光島民市集因為是以漁光島攤販為主的市集,所以全部都是吃食類攤販,手手市集則開放給外地業者,以手作原創商品為主。主視覺的設計的確相當精緻,無論是色彩的飽和度、依照攤商的販賣品項用插畫的風格來呈現,由統一的風格、繪製出代表店家的形象,共有18件的插圖,最後印製成布旗,掛在攤位的帳篷上。

但老實說,去到漁光島民市集的第一眼有點失望,因為有好的主視覺,可是整個攤位沒有做整體的規劃,就是每個攤位一塊主視覺的布旗,大攤位大部分的面積還是傳統的壁報紙、瓦楞紙版、長木桌等,所以一開始去其實找不到市集在哪,第一次的時後還經過了,因為完全看起來是個傳統市集。

漁光島民市集_190409_0007.jpg

從外圍看跟一般的市場沒有兩樣

這是做設計的人最大的困難-溝通,設計團隊有很好的想法和方案,可是民眾的思維跟不上來的時候很容易會造成這樣的結果,但畢竟美感這種東西見仁見智,沒有絕對美與絕對的醜,所以從古希臘開始才用數學來定義美。我想島民市集本來的原意是希望預留一個空間給島民做商業活動,不外乎是主辦機關要求或是在溝通過程中所被提出的需求,所以必須要有這樣的一個空間,設計團隊很盡力的想讓這樣的傳統空間可以融入漁光島藝術節所想要呈現的整體氛圍,希望透過主視覺來加強傳統攤販的藝術性,但是效果有限。

觀諸最近的一些很成功的市集,如「大好青空」市集、「購舊好.夠就好老物再生市集」、「海或.瘋市集」、「Oh Old !市集」等,從主視覺到攤商本身的視覺意象都很統一和協調,雖然是不同性質的攤商,但無形中形成的某種的秩序。主辦單位所設定的主題,邀請的攤商、攤商本身的商品、包裝等,都相當考究,進而也提高了市集的人流量,攤商本身的商品價值也會被提高。設計本來就是用來加值的一種技術,跟完商業的人一樣,透過不同的商業工具讓不同部位的產品加值,玩設計的人也是,透過設計,將故事、符號及美感注入到產品之中,讓同樣的商品,利用不同的設計呈現方式讓產品有更好的利益回饋。傳統沒有不好,傳統是根本,但如果可以讓傳統有不同的想像,會不會更好?

bottom of page